各中小学、幼儿园、片教育辅导中心:
据专家预测,今年秋冬季节,甲型H1N1流感在北半球发生第二波疫情流行将不可避免。目前,我国疫情呈现增速发展趋势,本土病例持续增多,聚集性疫情明显增加,重症病例相继出现。学校是传染病易发场所,自秋季开学以来,我国多所学校相继发生甲型H1N1流感病例,给师生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,给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造成了了很大的影响。
青田县是全省甲型H1N1流感重点防控县之一,7月份曾出现5例输入性确诊病例。近期,个别中小学、幼儿园发现学生季节性流感病例;国庆长假、中秋节即将来临,部分大学生回乡休假、海外华侨回乡团聚;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流动性大;各地有疫情的学校停课放假,青田籍学生大量返乡等等。这些因素,都给我县教育系统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。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,严防疫情对师生健康危害,保障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,维护社会和谐稳定,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。各学校务必清醒认识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性,克服麻痹和松懈思想,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,切实加强领导,完善工作机制,强化督促检查,狠抓措施落实。校长要负总责、亲自抓;要强化责任制,层层抓落实;要竭尽全力做好“内防扩散、外堵输入”,把工作重点放到强化预防措施、加强宣传教育、提高师生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上;要突出抓好重点时期、重点场所、重点对象和重点环节的防控工作。
二、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。各学校要按照教育部、卫生部组织专家制定的《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(试行)》和《青田县教育系统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预案》要求,结合当前学校实际,在卫生疾控部门指导下,不断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,明确检查、隔离、治疗、管理等各项工作的责任、程序、办法,确保有序、有力、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。要落实专人负责,建好有关工作台帐。
三、认真落实各项检测制度。各学校要严格按照《浙江省学校和托幼机构晨检指南》要求,进一步落实晨检制度、身体健康状况自查报告制度、因病缺课报告和缺课原因追访制度。从9月15日开始,全县各中小学、幼儿园开始实施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自查报告制度。即,通校生每天早晨由家长负责晨检,住校生由寝室指导师或班主任等其他学校指定人员负责晨检,并填好《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自查报告单》(见附件),学生交验报告单后,方可进校上课。学校晨检,重点检查有无发热、咳嗽、喉痛、身体疼痛、头痛、发冷和疲劳等甲型H1N1流感症状,还要查皮疹、腹泻、呕吐、黄疸等传染病症状,一旦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,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,应当及时报告、及时处置、及时通知家长带回隔离治疗,切实做到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隔离、早治疗,及早阻断疾病的传播扩散。对因病缺课的学生要跟踪追访,并给予学习和生活的指导,病愈返校应当凭医疗机构证明。
四、建立疫情信息报告制度,学校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,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的,要及时向教育局和卫生疾控部门报告;出现疫情的学校每日下午4:30-5:00实行“零报告”制度。要及时了解和掌握辖区内重点监控人员的流动,学校不得接收有疫情的学校转学的学生。要严格按照“非必须不举办”的要求,减少大规模人员的集聚活动;须举办规模性活动的,事先将工作方案一并上报县教育局审批,获准后方可施行。
五、加强健康教育。学校要多形式多渠道对学生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教育,增强师生对甲型H1N1流感的正确认识,提高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,帮助师生克服麻痹思想。要教育学生尽力避免到校内外人群密集的场所,注意日常个人卫生,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并主动报告个人健康状况。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引导,帮助其消除恐慌心理。向学生宣传自愿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政策。
六、强化校园管理。各学校要强化门卫制度,未经体温检测、未经健康登记,原则上不允许非本校师生进入校园。切实加强学校饮食卫生工作,对学校食堂及校内其它餐饮、副食品店,学校的自备水和饮用水设施及学校的环境卫生情况要定期进行检查。加强校园环境卫生整治,重点做好食堂、学生宿舍、公共厕所、垃圾房、垃圾桶、教学楼等区域的消毒灭菌、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。寝室、教室等人员密集场所要落实专人负责开窗通风。要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,确保平安校园建设。
七、认真落实联防联控措施。各学校要主动与当地政府、对口结对医疗机构联系,密切配合,接受他们的业务指导;要主动与职能部门、社区沟通联系,与学生家长联系,明确各自的职责,做到群防群控,达到最佳效果;要加强秋冬季易发传染病的联防联控措施,排查一切不安全因素,杜绝季节性流感和甲流双重感染。要发动全体师生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,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,积极参与社会性防控工作。
八、加大督查力度。各学校要定期检查,促进防控工作落到实处。教育局将加强对各学校的督导和检查,重点检查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、应急预案制定及处置情况。对因防控措施不力,造成严重后果的,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。
附件: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自查报告单
点击浏览该文件
二○○九年九月十四日 |